当前位置:牛搬家 >>> 资讯 |
村级财务怎么管?建房,宅基地怎么划?村内道路怎么建?……要解决这些问题,需要村民事先制定出处理公共事务的程序和规则,这就是平常所说的“村规”。同时,在基层民主管理中,还需要用“民约”引导、约束村民的行为习惯。
2014年年初,喀什地区部分乡镇开始着手制定村规民约。这一介于法律与道德之间“准法”的自治规范,是全体村民共同意志的体现,是村民自治的表现。从致力于“管人”,到倾情于“治心”,喀什地区以村规民约为载体,为依法治村,破解村务管理难题探出了一条新路。
天山网讯 (新疆法制报记者陈泽华报道)
转变
“适龄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本村长治久安、致富奔小康的希望。村民子女考上大学,一次性奖励1000元;考上内地新疆班的,一次性奖励500元。这条大家同意吗?”2014年12月15日,喀什市夏马勒巴格镇克孜都维村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努日买买提?阿不力孜话音刚落,现场顿时沸腾了。
“同意!同意!”齐聚该村一处大院内的300多名村民代表纷纷举手,为村规民约进行投票表决。
去年年初,喀什地区部分乡镇开始着手制定村规民约:从惠民政策依法公开到组织村民参加维稳,从“去极端化”到支持义务教育,从流动人口管理到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,每一项规约都蕴含着群众的智慧。
在制定村规民约过程中,喀什市夏马勒巴格镇是个典型。
“群众是依法治村的主体。在制定村规民约时,村干部入户走访广泛征求意见建议,并反复修改不断完善和规范。”该镇党委书记王怀亮说。
“不能穿吉里巴甫服、不能戴面纱、不能留大胡须”、“不能传播和持有非法书籍及非法音视频”、“义务参加值班、清查、巡逻、劳动等”、“孝敬父母”……在夏马勒巴格镇克孜都维村2014年举行的一次村民大会上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《村规民约》(草案),村干部在一旁认真记录。
克孜都维村村民阿不都?卡哈尔提出:“对不务正业、游手好闲造成家庭贫困的,应给予批评教育,严重的还要警告,不要提供任何扶贫帮助。”
“村里乱倒垃圾的问题很突出,要制止这种做法。”村民阿不力米提?肉孜提议。村民们的合理化建议,被一一纳入村规民约。
在下帕合太克里村,记者翻阅了该村的《村规民约》,发现一共有20项条款,涉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、宅基地划分、环境卫生、邻里关系、婚丧嫁娶等方面。
这部《村规民约》从开始制定到最后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,前后修改达49次。为确保合法、公开、公正、公平,村里还请来专业律师团队审定把关,在选举村务理事会、监事会成员时,均邀请公证人员现场进行公证。
下帕合太克里村党支部书记艾沙江?阿布都克里木告诉记者,以前村里也有村规民约,但上了墙却没入心,村民不当回事,甚至说不出内容。村干部工作方法也单一,执行各项制度时态度强硬,解决问题多以罚款加“义务工”为主,很多村民对这种工作作风很不满意。
说起喀什地区推行的新型村规民约,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秘书长、自治区综治办副主任王立文深有感触。王立文的另一身份是自治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十督导组(对口喀什)副组长,村规民约的制定,倾注了其大量心血,可以说他既是参与者,又是见证者。
“喀什地区一些乡镇制定的新的村规民约,改变了过去只要求群众单向遵守、纯义务的行政命令式,对群众既有义务要求,又有与之相符的权利赋予;既有对群众规范、约束的内容,又约定了基层组织的权力边界和责任。在操作实施上,改变了过去没有明确规定、完全由村委会自作主张的做法。新的村规民约明确了村务理事会、村务监事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,确定了对遵守、违反约定奖惩的程序,给予规约双方充分说理和救济渠道,在操作和实施程序上体现了公平、公正。”王立文说。